瞭望阁|音量减贝→文明翻倍
有这样一则漫画很有意思,名为世界上最大的噪声是什么?答案依次为重型摩托车、金属乐队、大型客机、霰弹枪开火,排名第一的噪声让人哭笑不得——抖音外放者。
漫画虽然多少有些恶搞成分,但确实也折射出当下的一些不文明现象。比如,我们就经常在地铁上听到熟悉的“魔性笑”,一些乘客刷“小视频”音量很大,全然不顾及他人的感受。这样的行为并不鲜见却十分令人反感,乘客们想“静一静”的呼声也一直很高。最近,“上海地铁禁手机外放”就冲上了热搜,新修订的《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》明确,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等行为将被禁止。这项措施体现了对文明乘车行为的呼吁,网友纷纷点赞,但也有不少质疑声,由此也引发笔者一些思考。
有“噪”音就一定要“禁”音吗?众所周知,地铁车厢内人群很多,有上班族、学生、老人甚至还有残疾人,一旦“禁”音,势必会产生衍生问题,比如,参加紧急视频会议怎么办?在线学习没带耳机怎么办?使用老年机声音大怎么办?听力不好的乘客怎么办?“禁”音的出发点是营造安静的乘车环境,但安静并不是没有声音,而是把音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,只要不打扰到其他乘客,就达到了“静”的效果。相比于“一刀切”的“禁”,我们更加需要“切一刀”的“减”,至于“减”的标准,还需要地铁管理方进一步细化,尽可能照顾到不同乘客的不同需求,真正把服务力度体现在包容态度上。
“禁”音以后真的会“静”音吗?实事求是说,规定是一回事,执行是另一回事。首先,各地出台的《守则》充其量只是个行为准则,没有法律的约束,乘客违规成本低,这就涉及到威慑力的问题;其次,地铁方回应“乘客看到不文明行为,可以致电地铁客服,他们会联系后续站点工作人员上车劝阻”,这说明监管力度还比较有限;最重要的是,禁手机外放只是地铁噪音整治的一部分,车厢之所以嘈杂,还与“熊孩子”哭闹、“熊爸妈”放任有关,这些噪声源如何“禁”同样至关重要。所以说,“禁”和“静”不能简单划等号,出台规定只是个开头,后续的“谁来监管、如何监管、管理不听怎么办”都需要慢慢给出答案。
“静”音真的是被“禁”出来的吗?“地铁静音”不能想当然,单纯地“禁”只是权宜之计,最好的方式是惩教结合、以教为主。比如,北京在将不文明乘车行为与个人信用挂钩的同时便规定,拟被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的乘客,在30日内可通过参加轨道交通志愿服务进行不良信息修复,这就是一种引导性教育。同时,社会宣传氛围还要更浓,让文明乘车理念进社区、进企业、进学校、进小区,在春风化雨中凝聚社会的广泛共识。当然,遇到这些不文明行为,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出面制止,像孟非、叶璇等公众人物都作出过样子,以实际行动为文明代言,何况如今有了明文规定,关键时候“站出来”更应该理直气壮。
“地铁禁音”虽然只是件小事,却是观察城市文明程度和治理水平的窗口。如何改善声环境质量、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宜居度,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。比如,北京针对生活、工地、交通、娱乐场所噪声,明确对应部门职责,出台控制噪声的技术规范;上海建立“做3休1”的夜间施工许可总量控制制度,开发“城市噪声地图管理系统”;苏州开展“静音工程”试点,减轻广场舞等噪声扰民;就连以“不夜城”著称的纽约,也早在上世纪90代就出台最严格的《噪音控制法》,噪音测量在距离居民楼1米处进行,所有超过45分贝的声源都被禁止。
不难发现,文明城市往往也是噪声污染治理较好的城市,“静”已经成为文明程度高的鲜明标识。尤其在当前,我们即将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,城市发展也将步入高速建设的快车道,但现代化的城市不能一味强调“热闹”,大建设不能搞成“大动静”,唯有统筹好发展和文明的关系,真正让城市安静下来,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中描绘的岁月“静”好。有四条建议:
一是突出法律约束。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明确噪声等级、限制活动时间范围、处罚标准等具体指标,尽量从法律角度出发对噪声污染进行全面控制。另一方面要强化法律责任追究,既对产生噪声污染的企业进行追究,也对执法不到位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追责,关键要加大处罚力度,避免问责“不痛不痒”“一罚了事”的现象。
二是突出规划控制。从宜居的角度对城市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,在城市更新改造时,进一步突出功能分区,既要划出公园、城市客厅等公共空间,用于承载各种公共文化活动,又要让居民住宅、文化教育等场所远离车站、机场等高噪声源区域,同时还应设计必要的绿化缓冲带,用于阻隔或降低噪声传播。
三是突出科技支撑。注重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噪声污染的治理,研究开发城市噪声管理系统,形成对噪声数据信息、噪声贡献量及降噪措施、规划用地声环境适宜性的精准掌控,特别是在地铁、广场、道路两侧等高噪声源区域,配齐施工降噪围挡等静音设施,有效降低对其他区域的噪声影响。
四是突出宣传引导。鼓励市民养成安静的娱乐习惯,积极参与慢跑、竞走、太极、瑜伽等低噪音活动。积极开展安静居住小区、安静居住家庭创建活动,引导居民通过自律维护良好声环境。大力推广新能源电动公交车使用,提倡市民出行以自行车为主,大幅降低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程度。
延伸阅读
政风热线|“如果你在那个地方生活,会怎么想?”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直播现场“将心比心”
事关新发展格局、长三角一体化、高质量发展,江苏省委常委会今天研究了这些重要事项
江苏省委第十轮巡视启动!这33所省属高校将接受巡视
江苏省委宣传部长学习时报刊文:为开启新征程夺取新胜利凝聚强大精神力量
撰稿 顾震来源 2020石头开花图片 视觉中国值班主编 陈月飞实习编辑 王晗
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
版 权 说 明
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:
1.须保持图文完整,拒绝任何形式删改;
2.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、作者、二维码;
3.未按此规定转载的,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